咨詢熱線
0371-67169566
9月11日,湖南湘西
鳳凰古城河邊
一酒吧燃起熊熊大火
事發后
消防救援人員及時趕到現場
站在江邊出水槍
對火勢進行撲救
所幸撲救及時
火災未造成人員傷亡
起火原因正在調查中
近些年來,國內外文物古建筑火災頻發,造成了嚴重后果和不可逆轉的損失。據統計,在我國普查登記的近7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文物建筑有40余萬處;核定公布的505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文物建筑有3100余處。
文物古建筑消防任務繁重。
政策導向
為對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的有效監管及措施落實,國家相關部門先后頒發了多項消防安全管理政策文件,同時建議各地積極推進智慧消防建設。
2015年
國家文物局公安部關于發布《<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項規定>的通知》。
2017年
國家文物辦和公安部消防局發布了《關于加強文物建筑電氣防火工作的通知》。
公安部消防局發布《關于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的指導意見》。
2018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見》。
2019年
國家文物局、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導意見》。
2020年
國家文物局發布《全國文物火災隱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
2021年
國家文物局再發文,要求深入推進三年行動,進一步加強文物博物館單位消防安全工作。
文物古建筑所面臨的困局
01.文物古建筑大多為磚木結構,建筑材料的耐火等級低,火災載荷大;
02.文物古建筑毗連建造,密度大,防火間距嚴重不足,消防通道和消防作業面窄,當發生火災時不利于撲救;
03.文物古建筑地處偏遠,火災發生時消防隊不能迅速到達;
04.文物古建筑周邊的消防設施不健全,消防供水不能保證;
05.文物古建筑的游客數量增多帶來了外部火源,增加了火災隱患,如煙頭、香火、車輛占用消防通道等現象。
威果科技
文物古建筑智慧消防解決方案
威果科技文物古建筑智慧消防解決方案基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通過前端智能感知,采集各項消防監控數據,利用無線網絡傳輸到應用平臺進行分析判斷智能預警,為科學制定消防防控措施以及火災發生時的應急救援策略提供輔助創新消防安全管理新模式,提高文博古建消防智慧化水平。
數據中心
消防設備總覽
方案價值
1.實時監測,24小時值守;
全面實時監測運行狀態,異常情況及時通知相關負責人;
2.無線部署,貼合古建環境;
設備安裝簡單,避免對古建筑造成破壞,大幅度降低施工成本;
3.多種維度,彌補古建不足;
水、電、煙、氣多維數據監測,構建古建筑全面防護體系;
4.安消一體,提高救援能力;
一套平臺,打通安防、消防數據壁壘,提高古建筑應急救援能力;
5.數字賦能,提升管理效能;
創新應用視頻AI技術,數據分析應用,提升古建筑安全管理效能。
威果科技文物古建筑智慧消防解決方案,助力文物古建筑從傳統消防到傳統+智慧的消防轉變,極大減輕相關管理人的責任任務,實現區域數字化分包管理,保障了文物古建筑區及周邊環境的消防災難風險降低。